今年全國兩會前夕,一股為地產商松綁的“上書熱”再起。全國政協委員、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不循常規(guī),率先向媒體公布了其《對首次置業(yè)和首次改善型置業(yè)貸款恢復7折優(yōu)惠利率》的提案,海爾地產董事長兼CEO盧鏗也在此前起草“萬言書”,認為調控用藥過猛,應允許地方政府對政策微調。一些地產商甚至在兩會前夕發(fā)言,反對限購令和出臺房產稅。
雖然有些提案是從關切民生的引子出發(fā),但這些通過不同渠道發(fā)表的救市言論并沒得到公眾認同。在人民網和人民日報政文部聯合推出的2012年兩會調查中,接受調查的網民中有85%左右認為,目前對房地產的調控力度還不夠,希望繼續(xù)實施限購令。有些網民還擔憂政策反彈,讓房地產投機惡習卷土重來,使中央關于“房價合理回歸”的承諾落空。
公眾的擔憂不無道理。翻開房地產調控史,房市依靠部分人士的上書而翻盤的年份也曾有過。2009年兩會期間,地產界代表委員就密集上書呼吁救市,其中不乏胡葆森、吳亞軍、黃文仔等大佬參與其中。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甚至越俎代庖地認為“中國的房價還便宜得很”,被認為是房地產“利益同盟”的超級替補。雖然當年地產商的死里逃生與金融危機下的四萬億元救市計劃有關,但不得不說,是一些過度的救市論調成了當時的推手,促成了“二套房貸松綁”,最終埋下了高房價越燒越旺的火種。
從今年的情況看,中央調控的底線不容挑戰(zhàn),從緊政策至少在近期不會放松。但“樹欲靜而風不止”,任何風吹草動都有可能讓房地產業(yè)膨脹,讓趨冷的房市死灰復燃。雖然安徽蕪湖的“葫蘆”被按下,但仍有多個城市暗度陳倉,讓政策微調這個“瓢”若隱若現,尤其是作為樓市風向標的地產股,在兩會前已經提前啟動,正靜待更多微調政策出臺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為數不少的地產商在賭下半年房地產市場的逆轉,也就不足為怪。
因此,兩會期間,主管部門是像2009年初那樣為地產商“上書”開啟綠燈,還是從“下情”考慮,體恤民眾的訴求,是個非常值得關注的信號。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事關下一步調控能否成功的關鍵。
這就不得不讓人提起,“救市論”是否成立?從當下看,樓市長期、深度形成的價格僵持還遠沒被打破,高房價和樓市投機也沒成為“死老虎”。從房地產企業(yè)近幾年自身積累的“巨額財富”看,還遠遠沒到需要救市的地步。像今年兩會將有提案的王健林,也是“瘦死的駱駝比馬大”,花大錢幫助中國男足請來了卡馬喬??梢姡袊康禺a是在扮演英雄救美的角色。
如果沒有把身段放錯的話,今年的兩會,地產界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應當代表本行業(yè)把上書的議案、提案放在為民讓利,放在轉型發(fā)展,放在保障房建設,放在綠色、低碳的“輕地產”,放在出售自己更多資產為企業(yè)融資,放在把這幾年的高額利潤回補到民眾急需的低價小戶型開發(fā)等事項上。畢竟地產界大佬的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“榮譽”是人民給的,總不能“近水樓臺先得月”利用上書救市為自己謀幸福。更不能做的是,地產界不能像2009年那樣集體“發(fā)動”利益同盟救市,而阻礙甚至綁架新興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。
當然,地產商在兩會上書建言救市和松綁的權利不容剝奪。但我國人大規(guī)定,提交人大議案審議的事項必須符合人民群眾的意愿和要求, 且議案中提出的方案也必須切實可行。因此,兩會期間,有關部門在受理這些議案、提案甚至在今后辦文中,是不是也應該結合民意和“輿論環(huán)境”加以考慮。
再過不到一周就將召開全國兩會,在我國政治生活中,兩會一向是政策的風向標,也一貫是調控的風向標。因此,必須以“民意為天”的標準考量地產商救市的目的。 (胡安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