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中旬出爐的4月宏觀經濟數據顯示,投資、消費、出口三駕馬車的增長指標均低于市場預期,較3月繼續(xù)回落。仍然較為明顯的經濟下行趨勢,令一季度后“中國經濟已經見底”的相關判斷顯得過于樂觀。sf
5月2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判斷,當前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加大,強調把穩(wěn)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。如何充分估計當前經濟形勢的復雜性和嚴峻性,冷靜觀察,未雨綢繆,牢牢掌握經濟工作的主動權?sf
仍處下行周期中 正在平穩(wěn)軟著陸sf
二季度肯定不是“底”sf
未來幾個季度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可能有階段性的回升,但那不是新一輪上升周期的開始,而只是下行周期中的短期回升sf
只有觀察到房價見底、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資的增速回升等現象時,表明經濟內在下行動力開始減弱,那時才可判斷經濟增速見底了sf
展望未來經濟,現在有不同的看法。有的學者和官員認為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已經見底,接下來會逐季回升。有的認為,將于第二季度 “見底”,然后逐季回升。筆者持謹慎觀點,認為我國經濟增長速度遠遠沒有 “見底”,經濟將繼續(xù)運行在下行周期之中。何時 “見底”,現在還很難預測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今年第一、第二季度不會是 “底”。接下來的幾個季度,經濟增長速度有可能小幅度上升,但這只是此輪下行周期中的短期回升而已,而不是新一輪經濟上升周期的開始。sf
此輪經濟下行周期開始于2007年,這一年經濟增長速度達到了14.2%,到達了上升周期的頂峰,已有“過熱”勢頭。 2008年遇到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危機,我國于2008年底迅速扭轉了原先的緊縮型宏觀經濟政策,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,對經濟進行了大規(guī)模的刺激,投資和信貸急劇增加。但是從年度效果來看,經濟增速回升的幅度極其有限, 2008年經濟增速為 9.6%,2009年較2008年還出現了回落,為9.2%, 2010年 出 現 了 回 升 , 為10.4%,但回升幅度有限,算不上新一輪的上升周期。 2011年經濟增長速度再度回落到了9.2%,這進一步說明了2010年的回升只是下行周期中的短期回升而已。如此大規(guī)模的史無前例的經濟刺激政策也沒有能夠使經濟增長速度回升到2007年的高位,甚至只是勉強高于10%,這充分地表明我國經濟的內在下行動力已經很強,兩位數增長時代已告結束。sf
這次經濟進入下行周期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,那便是我國潛在經濟增長速度已經回落了2—3個百分點。過去33年,我國經濟保持了年均10%的增長速度,潛在經濟增長速度也大致在10%左右。展望未來,我國人口紅利邊際效應正在降低。我國城市化率已經越過50%,未來城市化的邊際效應將下降。工業(yè)化也已經進入后期,邊際效應也在下降。技術水平提升的邊際速度也在下降。世界經濟復蘇的曲折性、艱巨性進一步凸顯,我國的外商直接投資和出口的增長速度也將下降,外貿依存度也于頂峰逐步回落。同時,由于我國的固定資產投資規(guī)模和經濟規(guī)模已經很大,在這么大的基數上進一步保持高速增長的難度本身也越來越大。所有這些都指向同一個目標,即我國經濟的潛在增長速度已經回落,筆者估計已經回落了2—3個百分點,也即未來幾年我國經濟的潛在增長速度為7%—8%。sf
我國潛在經濟增長速度的回落不但在理論上得到了論證,同時也已經為實際經濟運行的結果所證實。 2012年第一季度,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為8.1%,但是,我們沒有看到大規(guī)模失業(yè)現象的存在,也沒有聽到大規(guī)模失業(yè)的報道。相反,我們看到的是勞動力的短缺,看到的是不時出現的招工難的報道,這說明,8.1%的增長速度離潛在經濟增長速度并不遠。大家可以回顧一下歷史,1998年、1999年、2000年,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分別為7.8%、7.6%、8.4%,增長速度和今年第一季度的8.1%相差不大,但那時候的失業(yè)現象十分嚴重。其原因是那時候的潛在經濟增長速度在10%左右,8%的增速已經偏離其較多,所以那時候失業(yè)現象十分明顯。也有人認為,雖然當前藍領就業(yè)充分,但大學生就業(yè)形勢并不好。這種觀點有點以偏概全。我國每年畢業(yè)的大學生大約600萬人,約占勞動力總數的0.75%。即使應屆大學生的失業(yè)率達到了40%,也不過增加了0.3個百分點的失業(yè)率,這不足以影響全局。sf
在經濟內在下行動力較強之際,在宏觀經濟政策還只是微調之時,在我國潛在經濟增長速度回落到7%—8%區(qū)間之中,在2012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長速度還有8.1%時,判斷我國經濟增長速度“見底”,顯然過早了。sf
筆者認為,只有出現了以下信號時,才能判斷本輪經濟下行周期結束了,經濟增速“見底”了——sf
一是房地產價格見底,出口增速不再下降,外商直接投資增速也不再下降。經濟內在的下行動力開始減弱。sf
二是宏觀經濟政策出現方向性調整,而不再是微調。貨幣政策從目前的偏緊轉向正常,貨幣供應量能保持正常的增長。sf
三是經濟增長速度明顯偏離潛在經濟增長速度,失業(yè)現象明顯增加,對應的增長速度至少下降到7%左右。如果出現了這些信號,本輪下行周期離結束就不會太遠了。sf
需要說明的是,學術界的慣例是,分析發(fā)達國家的經濟周期時,用的是古典型的經濟周期,指的是國內生產總值等總量指標絕對值的周期;而分析發(fā)展中國家的經濟周期時,用的是增長型經濟周期,指的是經濟增長速度的周期。因此,講發(fā)達國家的經濟處于下行周期中,實際上是指該國經濟的國內生產總值等總量指標處于下降階段;而講我國經濟處于下行周期中,指的是增長速度處于下行周期中,但是經濟還是處于增長之中的。盡管8.1%的增速較頂峰時的14.2%已經回落不少,但這個速度在世界上還是很高的,我們沒必要大驚小怪。sf
綜合以上分析,可以得出幾個結論:第一,我國經濟仍然處于下行周期之中,正在平穩(wěn)地軟著陸。第二,未來幾個季度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可能有階段性的回升,但那不是新一輪上升周期的開始,而只是下行周期中的短期回升而已。第三,這一輪經濟下行周期何時 “見底”,需要觀察以下現象何時出現:經濟內在的下行動力何時減弱?宏觀經濟政策何時真正出現方向性的轉變?經濟增長速度何時較大幅度偏離潛在經濟增長速度?失業(yè)現象何時比較嚴重?sf
經濟短周期時長在縮短 波幅在變窄sf
年底應會短期探“底”sf
我國宏觀經濟學者越來越達成一種共識,即我國經濟短周期時長在縮短,波動幅度在變窄sf
不必對這一輪短周期下行的波動趨勢過度焦慮,下行趨勢不會一路延續(xù),而應會于今年底或明年初實現“探底”,并于2013年延續(xù)好轉趨勢,復蘇的力度則取決于內外因的綜合作用sf
近期的經濟數據的確不容樂觀。2012年一季度,我國GDP(國內生產總值)同比增幅為8.1%,如果不考慮因美國金融危機等外生影響而出現的一些經濟低谷,例如,2008年第四季度的7.6%、2009年第一季度的6.6%,我國GDP季度同比增幅上一次低于8%還要追溯到2003年第二季度。如果沒有政策作為外力作用,今年季度經濟增長率很可能出現降為8%甚至 “破8”的現象。sf
但進入21世紀以來,我國宏觀經濟學者越來越達成一種共識,即我國經濟短周期時長在縮短,波動幅度在變窄。比如,2008年一年間,我國經濟就經歷了從經濟過熱到“保增長”的劇烈變化,2010年的四個季度,可以說基本上經歷了經濟周期的峰頂、下行、谷底和擴張四個階段。經濟短周期時長縮短、波幅收窄的變化,是外因和內因綜合作用的結果。隨著經濟市場化程度提高,政府應對經濟周期的經驗不斷積累,手段和工具不斷豐富,經濟自動修復和政府反周期干預的政策效果也在不斷改善。綜合來看,不必對這一輪短周期下行的波動趨勢過度焦慮,下行趨勢不會一路延續(xù),而應會于今年底或明年初實現 “探底”,并于2013年延續(xù)好轉趨勢,復蘇的力度則取決于內外因的綜合作用。而此后,時長縮短、幅度收窄的短周期波動將成為常態(tài)。sf
判斷年底經濟“探底”主要基于下述幾方面因素:sf
首先,從外貿形勢來看。2010年,我國進出口同比增長率為34.7%。2011年,進出口同比增長率為22.5%。2012年1月至3月進出口同比增長率分別為-0.5%、28.4%和8.9%。中國經濟增速下降,外貿的走弱是一個重要因素。而外貿走弱的根本原因,是美國經濟的疲軟以及歐債危機的不斷加劇和惡化。今年美國經濟出現持續(xù)溫和復蘇的勢頭,美聯儲2012年4月25日發(fā)布經濟預測數據,將2012年美國經濟增長率由1月份預測的2.2%—2.7%上調至2.4%—2.9%;美國大型企業(yè)聯合會4月19日發(fā)布報告稱,3月份美國的經濟領先指標已連續(xù)第6個月走高。這些都顯示美國消費者對未來經濟的預期呈正面。同時,隨著歐盟各項穩(wěn)定機制的建立和逐步發(fā)揮作用,市場信心得以穩(wěn)定和恢復,歐洲經濟總體開始進入穩(wěn)定期。歐盟委員會2012年5月11日發(fā)布春季經濟預測提出,雖然仍然存在諸多困難和不確定性,但歐盟公共財政狀況得到改善,公共財政赤字占GDP比重將預期從2011年的4.5%降到今年的3.6%,預計今年下半年開始歐盟經濟將逐漸出現復蘇跡象。美歐兩個主要貿易伙伴經濟的穩(wěn)定和復蘇,將有利于中國進出口增速在今年出現復蘇跡象。當然,未來我國會逐漸轉變過度依靠出口拉動經濟的模式,并因勢利導開拓國內市場。sf
其次,從去庫存化形勢來看。增速放緩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產能過剩、庫存嚴重。目前,產能過剩主要表現在工業(yè)品領域,同時,上下游產業(yè)存在一定程度的聯動過剩。下游產業(yè)包括汽車、房地產、家電、家居用品、基礎設施等。而下游需求下降傳導到上游產業(yè),導致包括鋼鐵、有色金屬、水泥、大型機械、礦石等出現一定程度的積壓。產生庫存的主要原因一是前期新增產能增加,二是部分行業(yè)政策調控,三是前期刺激消費政策退出。但總的來講,從去年下半年開始,過剩產能開始逐步化解,企業(yè)加大去庫存化力度,一些行業(yè)嘗試降價走量,部分行業(yè)的產能過剩得到化解。隨著下半年消費高峰時期,如夏季家電消費旺季、“十一”黃金周等到來,以及政府可能出現新的刺激消費的政策,居民消費也會有所增加。sf
再次,從宏觀經濟政策來看。我國宏觀政策環(huán)境也將日趨樂觀,例如,對中小企業(yè)的結構性減稅和信貸優(yōu)惠政策,以及5月18日開始的央行存款準備金率的年內第二次下調等就說明了這一點。此外,隨著CPI(居民消費價格指數)和PPI(生產者價格指數)的不斷走低,通脹壓力大大減緩,宏觀政策微調的空間進一步增強。當然,宏觀調控對經濟的干預,將以微調、精準性政策作為主要手段,即針對某些特定行業(yè)如戰(zhàn)略性新興產業(yè)、民生相關產業(yè)等的導向性政策,以提高政策精準度,而不是通過利率等手段調整來刺激經濟,以防止資本流向虛擬經濟領域而并非實體經濟等。sf
從深層次來看,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,改革開放以來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,如開放經濟、市場化改革、勞動力的流動和優(yōu)化配置、工業(yè)化、外延的城市化等,都將繼續(xù)發(fā)揮重要作用。同時,還會出現一些新的增長動力,如內涵式城市化發(fā)展,包括城市規(guī)模的擴大、結構的優(yōu)化和功能的完善,再如服務業(yè)的產值比重和就業(yè)比重的雙提升。隨著教育的普及和完善,我國人均人力資本不斷提高,科技創(chuàng)新和科技協同能力不斷增強。產業(yè)轉移將繼續(xù)深化和完善,中西部崛起和東部地區(qū)轉型升級空間巨大,國內市場繼續(xù)深化發(fā)展,等等。這些都將支撐中國經濟的長期向好發(fā)展。sf
綜上所述,我國短期經濟波動難以避免,但從中期和長期來看,經濟相對高增長是可持續(xù)的。今后20年,我國仍然處于高增長的戰(zhàn)略機遇期,當然長期平均增長速度會告別9.5%,而保持在8.5%左右的水平。這段時期,也將會為轉變發(fā)展方式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(yōu)化,以及更長時期經濟的健康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提供好時機。sf
此外,對于宏觀經濟有兩點需要說明,一是增速不能過低。經濟增長速度過高,經濟過熱,通脹嚴重,對宏觀經濟和百姓生活不利,但經濟增速過低,會導致企業(yè)效益惡化、失業(yè)增加等,不利于維持社會穩(wěn)定,經濟結構的優(yōu)化也會被拖延甚至阻遏。二是刺激政策以不誘發(fā)產能過剩為限。當經濟增速過低時,政府可能會出臺刺激政策,但刺激政策應偏向于具體行業(yè)、具體產業(yè),而不能成為誘發(fā)下一輪產能過剩的誘因。因此,適度增長將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的主基調。sf